查看原文
其他

i-Weekends | “研究心态”:实现产品主导型增长的必备能力

IDG资本 2023-07-11


i-Weekends

✍️IDG君写在前面


上周末我们分享了丹尼尔·卡尼曼新作《噪声》中提高判断力的方法,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和好评,谢谢大家的热情!欢迎戳下图一键跳转到文章阅读/复习😊


今天的文章将分享另一个提高自身及团队核心竞争力的能力:研究心态。
在与大量的优质初创企业沟通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一个趋势:随着无代码开发工具的普及,软件开发的门槛和成本已大大降低,大家都开始更加关注产品主导的发展。
在这样的趋势下,企业怎样做才能脱颖而出?
回顾近几年IDG资本在消费和B2B赛道的被投企业,我们发现,由于其自身属性,消费品牌因为对用户体验更为关注,所以可以快速、精准地发布刺激用户兴奋点或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(如喜茶、元气森林、三顿半等,不带能快速迭代新产品,同时还能满足我们的味蕾需求)。
同理,B2B被投公司也因为和企业用户大量接触,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,可以向客户销售真正能帮其提升生产效率的服务(如专为AI机器人提供视觉算法的梅卡曼德公司、提升工业机器人‘柔性’的未来机器人公司等)。
我们发现,随着分销模式向产品主导型演变,用户体验旅程现在不仅可以影响B2B产品的使用方式,而且还可以影响其购买和分销形式,这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现象。
因此,想要突围成功,就必须具备有关“用户研究”的核心竞争力。
以下文章的作者用近半年时间钻研用户研究平台市场,才放了50位成功的创始人和实践者,并调查了大量用于用户研究的新工具。希望文中的思考和成果可以为你带来启发。

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。

本文源自36氪旗下编译团队神译局

译者:俊一

全文3961字

阅读时间约6min




如何定义“研究心态”?

研究心态是超越自身既有生活经验、批判性地与他人展开互动的实践方法。它是一种理解用户行为,需求和动机、建立同理心并仔细观察的方法。


虽然这听起来很简单,但大多数时候,企业在与用户沟通互动的过程中,目标都非常明确,即努力推销产品、增加用户参与度,或者解决问题。然而,这些目标往往会阻碍他们理解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和行为。

此外,即便有公司在尝试可用性测试和调研等评估性研究,这也最多算是“表面功夫”,只是在肤浅地尝试有关研究的实践。相反,研究心态的一些最具影响力的方面,通常都体现在生成式研究中。

如果你希望培养研究心态,你可以参考以下三个关键原则:

1. 首先关注受众,而非产品

大多数以行动为导向的人,通常都是为了“完成任务”而去做一项任务,他们最关注的是取得进步。

但事实上,当面对新产品和新市场等新机会,或者需要调整现有商业模式时,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将问题看作一张空白的画布,在几乎没有任何约束的前提下,更全面地了解受众(客户、合作伙伴或团队成员等)是如何定义问题的,然后采取全面、核心的方法,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。

正如《妈妈测试》(The Mom Test )一书中所写,“如果你尝试避免提及你的想法,你就会自动开始提出更好的问题。这一方法,可以让你在跟客户沟通过程中快速取得最大的进步。”

The Mom Test 是一本专注于指导创业者如何与客户沟通的书,非常值得一读!
👀IDG君也查了为什么这本书要叫《妈妈测试》
当我们准备创业时,最好不要去问妈妈我们的想法怎么样,因为无论我们的想法如何,妈妈大概率会因为爱我们而对我们说出善意的谎言。所以,我们没必要问任何人我们的想法是不是好的,而是应该通过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去证实我们的想法是否可行。

例如,当产品营销人员撰写新的宣传文案时,通过采访潜在客户,了解其痛点以及新市场的功能如何不同,将对产品定位起到非常大的帮助。

如果营销人员一开始就使用行业术语,并试图把现有的类别硬塞给受众,那就有可能会错失更大的机会,无法将产品应用到其他用例,或者无法在情感层面与客户产生共鸣。

2. 关注用户思维模式

生成式研究中的开放式对话通常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的思维模式,其中包含超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其他内容。通过了解终端用户体验、思考过程、动机、目标和痛点,就有可能从中了解基于现有产品的更多机会。

例如,在展开产品定价和包装方案的调研时,相比于“你觉得自己可以接受的产品售价是多少?”这一问题,“你认为这个产品价值有多大?”则更有意义。要想确认产品定价方案是否妥当,了解用户对其他替代产品的看法,以及他们认为这款产品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,则更具有现实意义。

基于使用的计费模式和应用内购买功能的出现,就是因为产品开发团队在认真关注用户的思维模式——比如,“我只希望为使用过的功能付费”,以及“在决定是否购买之前,我希望先下载并试用这款产品”。

3. 多观察,少判断

在做决策时,判断力很重要。然而,过早的判断可能会对洞察发现产生可怕的负面影响。

当研究人员深入观察用户时,他们通常会通过某些未表达出来的信号或者行为模式,了解用户真正的想法与感受。这与前一点提到的关注用户思维模式也密切相关,对于跟客户、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等受众产生共鸣也至关重要。

 © freshdesk.com

例如,当客户成功经理在展开季度业务回访时,客户可能会针对产品性能发出各种表达形式的信号。他们可能会说自己有多喜欢这个产品,但实际行为却又是另外一个故事。



组织内部如何培养研究心态?

过去十年以来,组织内部所要求的必备技能中,兴起和发展最快的就是数据分析。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,数据分析都是最基础的必备技能。


用户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也是如此,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。通过用户研究,可以更好地将产品开发和用户体验建立在数据、事实和有关洞察之上。

虽然要真正理解研究心态的好处可能会相对简单,但在组织内部培养研究心态,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,同时可能需要借助一些最佳实践。

对此,以下有3个分享自知名产品主导型公司的最佳实践,希望对你有参考意义。

1. 让研究成为持续性任务,而非一次性任务

通常,产品团队在需要收集产品反馈信息或研发新产品时,才会展开有关研究。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说,研究更像是一项半年一次的任务,或者是基于项目的任务。

云服务和SaaS使得产品开发和分销变成了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,同样地,用户研究也可以变成一项持续性的任务。无论是构思和产品开发,或者是产品测试和后期接受度等等,用户研究都有其存在的价值。

不过,持续任务总是需要人力资本和工具。与数据分析团队或某些组织类似的是,很多公司也在产品团队中设置了研究员这一岗位,以确保有专人能够持续与客户交流互动。

有些公司甚至在进入市场团队中设置了这一岗位,以便将实时反馈汇总给产品团队。此外,一些用户调查平台也做到了在应用程序内部提供用户反馈的渠道,将用户实时反馈及时反馈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。

 © By Naomi Elliot, from WeWork.com

2. 让全员都能获取有关见解

最好的组织形式,可以让全体员工都能获取有关见解。在产品主导型的背景下,存在包括内容、社群核心产品体验和客户支持等多个接触点。因此,在这些团队中,知识分享也需要体现出结构性与持续性。

有些团队都将这些知识专门保存并共享于内部团队协作软件中(“公司知识库”),或者更好的办法,是专门建立一套带有搜索功能的知识库,允许公司全员自主查询有关用户见解,甚至是用户最原始的反馈信息。

除了这些工具之外,另外比较重要的是围绕这些见解来促成意识的形成,甚至促成参与或有关行动,而不只是把这些见解搜集汇总在某个地方,希望有人来发现它们。

只有在真正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之后,才可以说完结某项研究任务,而不是在分享报告或见解后就完结这项研究任务。

和数据分析相似的是,研究也需要努力去引导、挖掘并确认客户对话中的有效信息。这可以通过人为介入的方式来实现。比如,为客户提供午餐和学习机会,发送邮件,或通过协作软件的聊天群组收取实时推送通知。

3. 视频通话:与客户互动的新途径

研究离不开终端用户的信任,尤其是目标是从思想上保持与用户思维模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。

在远程办公普及开来的背景下,视频通话开辟了更多(也许更好)的与客户互动并了解其体验的方式。就与客户建立信任而言,视频通话也能够起到与面对面沟通一样的效果。不过,唯一的问题在于,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,可能需要几轮尝试才有可能“见到”客户。

此外,通过视频展开的虚拟沟通方式也存在一些独特的好处。这种方式可以让你接触到来自更广地理区域和更多元化背景的客户,并且可以在他们自身所处的环境中与他们见面,这也有助于加深对其的理解,并扩大受众范围。


为定性数据创建共享框架

解析和理解定性数据并不是轻松的任务。由于定性结果通常都涉及多个维度,且存在细微差别,因此沟通有关结果也有一定的难度。


在组织内部,共享的信息框架或分类则有助于全员更容易地识别和解释原始数据,并将按照模式或者主题分类,并应用于产品或流程改进过程中。如果能够在“漏洞”和“新功能需求”的基础上,进一步明确比如“提高留存率”和“转化驱动因素”等具体目标,就能让更多非专业的研究人员轻松地发现或关联有关研究内容。

 © EthosData.com

如今,每天都有新开发的软件面世,商业用户在面对这些软件时,也可能出现难以抉择的情况。事实上,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软件,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、有特定功能的高质量软件。

要做到这一点,就需要做到以用户兴趣为中心,同时在组织内部培养全员的研究心态。能够关注于用户研究的创企,就相当于已经赢在了起跑线,从而更有可能在将来推出更伟大的产品。



在以产品为主导的世界,“研究”不再是只属于研究人员或设计师的工作,它是一种类似于分析思维或逻辑推理的技能和心态。它能够让个人(甚至包括组织)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,并利用定量和定性数据更自信地做出决策。


虽然“研究”本身并不算一门新的学科,但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模式正在出现——将好奇心置于了解之上,将观察置于表达之上,将理解置于直觉之上。


当组织内部也开始形成这种研究心态时,它就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,并为基于深度互动以及理解客户真正需求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。


 也许你会喜欢


👇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初始文章👇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